姜文的《讓子彈飛》是杯膾炙人口的葡萄汁還是杯醉人心脾的葡萄酒,還得觀眾說了算,片子全國公映之后自會有定論。
姜文跟馮小剛說:小剛啊,咱不能光榨葡萄汁啊,得釀點兒酒喝喝。馮小剛謙虛地稱:是,是。
然后馮小剛端出一滿盤《唐山大地震》葡萄汁,賺走了6億元人民幣。姜文握著他高度數的葡萄酒杯《太陽照常升起》,苦笑著嘆息美酒無人欣賞。
馮小剛炮制的另一杯葡萄汁《非誠勿擾2》與姜文的《讓子彈飛》即將遭遇在2010年賀歲檔。姜文的《讓子彈飛》是杯膾炙人口的葡萄汁還是杯醉人心脾的葡萄酒,還得觀眾說了算,片子全國公映之后自會有定論。
電影天才
姜文能演能導,是個中國影史上絕對繞不開的人物。
對于整整一代中國人來說,如果從他們的文化記憶中拿掉《紅高粱》(姜文主演)或《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導演),世界都會顯得不完整。當然,如果拿掉的是《無極》、《夜宴》和《十面埋伏》,這個世界只會顯得更清晰。
姜文有一回打車,出租車司機盯著他的臉激動地問:“你……你就是那個演姜文的吧?”
作為演員,姜文扮過不少種角色:剛畢業在《末代皇后》中演溥儀,23歲就在《紅高粱》中與鞏俐在高粱地里野合,一舉成名,到后來25年間他演過太監、農民、警察、將軍、特務頭子……眾多角色被人淡忘,姜文卻總是讓人記得。他鮮明的個性和與生俱來的霸氣讓他在表演這條路上星途坦蕩。
但用姜文自己的話說,演戲對他來說是個掙錢的事兒,導演這事兒才是他真愛干的。姜文飛揚跋扈的才華通過導演這個渠道得到了更盡興的發揮。
作為導演,姜文相當低產:《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和今年賀歲檔的《讓子彈飛》,18年總共也就這4部,但部部沉甸甸。姜文對導電影這件事兒有種近乎偏執的嚴肅和認真,他將每一部作品均視為他主觀意識的表達,于是他的影片都有這些特點:數年磨一劍、發自內心、言之有物、撲面而來。沒有這個人,中國電影無疑會缺少一份陽剛生猛。
誰為他的恃才傲物買單?
很多年前姜文自問自答——中國最好的導演前三名是誰?答案是姜文、姜文、姜文。姜文是個像庫布里克一樣決不重復自己的天才導演。
他的導演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一曲對成長記憶的抒情詠嘆調。那些文革時期每個少年都曾在心底憧憬過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被姜文還原到膠片上,鮮活地呈現在眼前,契合了多少人的憂傷與盼望。這部電影與中國上世紀90年代的文化環境形成過一次影響深廣的互動,在全國票價5塊錢的情況下進賬5000萬元票房,還讓17歲的主演夏雨當上了戛納影帝。姜文年少得志、春風拂面。
5年之后,一則荒誕有力的警世寓言《鬼子來了》在姜文的執導筒下橫空出世。影片與前一部作品風格迥異,影像粗礪,表演激烈。告別了童年回憶的姜文把鏡頭伸入到歷史深處,試圖對我們的集體記憶來一次顛覆。由于過于犀利,它被國內有關部門列為禁片。初遇挫折的姜文在被禁的7年間稍顯落寞,卻依然孤傲。
2007年,姜文解禁之后的第三部影片《太陽照常升起》在空前矚目中面世,卻意外遭受了國外電影節和國內票房的雙重冷遇。這是一篇爛漫的、充滿想象力的散文詩。它濃縮地、不著痕跡地講述我們這個社會在文革那些年的無序、失范和人的失態。一些超現實的畫面出現在銀幕上:羊上樹、衣服平整地漂在水上、人不見了蹤影、嬰兒在媽媽如廁時掉在鋪滿鮮花的鐵軌上……姜文將他的生命記憶不遺余力地化成濃烈的影像,卻不料觀眾對此完全不買賬——這個年代還有幾個人會去費勁巴拉地讀詩啊?《太陽》的放映廳前門可羅雀,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也無功而返。天才折翼,姜文這時才肯放下那么一點兒身段,放眼打量打量這已經變化了的中國電影環境。
中國的文化主流早已背離了八九十年代的思想、美學傳統,而開始全面向大眾文化轉型——它成了一種由文化工業生產的商品,它必須具備游戲性的娛樂功能,它最好是一種無深度的平面文化,以便于全民性的廣泛傳播。這是為什么在現在葡萄汁比葡萄酒更受歡迎——快餐時代,沒什么人再有心情去慢慢品味酒的芬芳了。
我們對天才姜文表示擔憂:你若再這樣恃才傲物、不合時宜下去,若再讓投資人像你前兩部電影似的賠個狗血噴頭,恐怕就再沒有人肯為你的詠嘆調、寓言、散文詩、或者其他某種才華橫溢的玩意兒買單了!
四十歲長大
《太陽照常升起》在威尼斯電影節落敗后,姜文感慨了一首《念奴嬌》:
云飛風起,莫非是,五柳捎來消息?一代人來,一代去,太陽照常升起。浪子佳人,帝王將相,去得全無跡。青山嫵媚,只殘留幾臺劇。
而今我輩狂歌,不要裝乖,不要吹牛逼。敢駕閑云,捉野鶴,攜武陵人吹笛。我戀春光,春光誘我,誘我嘗仙色。風流如是,管他今夕何夕。
“不要裝乖,不要吹牛!”,現在的姜文恐怕再不會打“自己并列中國導演前三名”的誑語了。他坦言:我是40 歲之后才開始認識到:社會要認識要適應,不是隨意能改變的。桀驁不馴的姜文竟然也會說:“我就是笨。什么叫笨,就是領悟的很晚。這話可能十年前就有人跟我說了,我覺得我聽不懂,等我落實再行動可能就得十年了,你說這算不算笨?”
現實不是你寫的劇本,容不得隨意篡改。可是話說回來,特別能左右自己生活的人也不會是一個天才。如果能在現實里如魚得水,他還有必要再去想象和創造一個生活之外的空間嗎?藝術家在對現實生活的背離中,在對創作另一個非凡世界的激情中,擺脫掉自己在現實生活里捉襟見肘的困惑。
聰明如姜文,會做何種選擇。
姜文表示:拍《讓子彈飛》有一點他非常清楚——不能把它拍復雜了,必須是一個比《太陽》簡單得多的東西,是一個“看得懂”的東西。巨人蘇醒,異常可怕。連馮小剛都說過在商業電影方面唯一能對他構成威脅的就是姜文,賺錢對他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某記者采訪姜文時問,你為什么那么喜歡“讓子彈飛一會兒”這句臺詞?姜文回答:“放松一下嘛。槍打出去了,給點兒過程。不能說立刻見效。我以前年輕時可能希望立刻見效。給點兒過程,慢慢來,是一種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