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的實例充分證明,軍人由于部隊大熔爐的淬煉,其氣質、意志等方面的優點,往往能在社會的激烈競爭中后來居上、脫穎而出,因為他們都曾是軍營黎明中迎著朝陽操練的軍人。高度的組織紀律性、鋼鐵般的意志力、永不服輸的精神以及勇往直前、敢為人先的魄力,都是他們身體里流動著的特質。如今,他們縱橫于商海,經歷大風大浪、浮浮沉沉,成為大浪淘沙過后閃閃發光的金子。
挖掘當代軍旅企業家的特征和內涵,不難看出,他們普遍都有的一個特點:即堅韌、冷靜的軍人品質。這也是助推他們在波詭云譎的商戰中如魚得水、屢立戰功的原動力。
從20萬元起家,到旗下擁有5家總營業額過千億元企業的控股公司,旗下公司每年的總營業額超過千億元;從艱辛的創業歷程,到功成身退,再到投資家的完美轉型,柳傳志在他的人生中積累了豐富的智慧和寶貴的思想財富,細細品讀、讓人受益無窮。
軍校畢業軍旅生涯
1961—1966年間整整5年的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的求學經歷,為柳傳志的一生刻下了深深的軍人烙印。
打開柳傳志的人生履歷,人們會發現那是一段極其不尋常的人生經歷: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了國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工作,在“文化大革命”的艱難歲月里,他被下放到廣東珠海白藤農場勞動鍛煉,后回到中科院計算所工作,直到1984年,他才開始了真正的創業歷程。彼時,在中科院的投資下他創辦了現在的聯想集團,2002年之前歷任聯想集團總裁、董事局主席等職,將聯想公司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步步發展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國際性大公司。其間,軍校磨礪出來的鋼鐵作風,在柳傳志乃至聯想集團的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過往的那一段軍旅生涯,柳傳志坦言:“是軍營塑造了我。企業成功跟我有一定的關系,但不是全部,而在這‘一定’的關系之中,卻跟我在軍隊里養成的性格又有相當的關系。”
在柳傳志看來,領導企業跟帶兵打仗有很多共同點。做企業也要有帶兵打仗般鐵的紀律來約束,并且紀律一旦制定下來就要堅決執行。“企業做什么事,就怕含含糊糊,制度定了卻不嚴格執行,最害人”。
因此,聯想一貫紀律嚴明。拿最小的事例來說,公司規定,誰要是不請假開會遲到,誰要接受罰站的懲罰,這一制度適用于所有人,無人可以豁免。柳傳志本人也被罰過三次。有一次,柳傳志被關在電梯里面,那時沒有手機等一切可以對外聯絡的通訊工具,他只好認罰。身教重于言傳,柳傳志以自己以身作則的實際行動,讓規則成為一項鐵打的紀律,比任何一句口號來的都行之有效。柳傳志說:“罰站是件挺嚴肅、挺尷尬的事情,開小會的時候,你得獨自站著。更大的會議,你遲到了,會都要停開,全體人員就這么靜默著,看著你在那里罰站1分鐘。”
說來有趣,第一個撞到槍口被罰站的人,竟是柳傳志的一個老領導。對此,柳傳志至今對這件事仍記憶猶新:“我對他說,‘完了我到你家給你站1分鐘’!事實上,他在那兒站了一身汗,我坐著也是一身汗。當時的那種情況確實尷尬,但是制度制定了就必須嚴格執行。”
正是基于柳傳志這種雷厲風行的軍人素質,使得他在創業的歷程中一直立于領先地位。
20多年以前,他還只是一個普通的IBM電腦代理商,常常為企業的前途憂心忡忡;而20多年后的今天,他已經收購了IBM的全球PC業務,并被稱為《財富》雜志的“亞洲最佳商業人士”和美國《時代周刊》眼中的“全球25位最有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之一。“這一系列的巨大轉變,其中的艱辛和困苦也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深刻體會。”回顧自己的創業發展之路,柳傳志發出這樣的感慨。
創業路上堅忍不拔
柳傳志回憶說,1984年,他40歲,也就是從那一年他才開始創業。 可創業的道路遠比想象的要艱辛,雖然已經改革開放,大的氣候正在逐漸轉好,可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國家政治體制的轉型。創業之初,他們就遭到了“進口許可證”的麻煩。
“進口許可證制度”是柳傳志最痛恨的事情之一。因為那個那時候就算你有足夠的錢并且照章繳納關稅,也不能隨意進口微機,你必須要事先獲得政府的“許可”才行。這一“許可證制度”在20世紀80年代覆蓋的商品超過上百種,大到汽車鋼材,小至手表首飾。政府實行這一制度,本意是出于保護本國工業的目的,但在實際的操作中,“許可證”制度卻逐漸發展畸形。在當時,“許可證”通常由政府中的少數人把持著,真正的進口商往往無法獲得批準,而得到“許可證”的人又常常不是進口商。柳傳志想通過代理國外微機來為企業贏得利潤,卻苦于沒有“許可證”,不得已只能去尋覓手上有“許可證”的人。經過一番努力,手上握有這種資質的公司還真被他找到了,那就是當時香港中銀集團電腦部轄下的四維公司,中銀集團買了很多IBM的大機器,IBM就授權四維成為它的代理商。而聯想則是作為四維的代表,負責在大陸為四維尋找客戶,利潤兩家對半分。
不久,公司有了第一個代理的機會——國家體委要購買12臺IBM微機。這對柳傳志來說是個天大的喜訊,可就在他接二連三地打通一道道關系之后,才發現原來國家體委用來購買微機的錢,都放在中國儀器進出口公司,而后者手上握著事關生死的“進口許可證”。于是柳傳志和國家體委的人一同來到“中儀”,希望通過協商促成此筆生意。按柳傳志的說法:當時的局面是,一方是想賣電腦,一方是想買電腦,雙方卻不得不同時低聲下氣地請求第三方的批準。
“我們想從他那里買電腦,”國家體委的人指指柳傳志,對“中儀”的業務員說。哪想到這個業務員非常不客氣地轉向柳傳志問道:“我們有自己的進貨渠道,這批機器憑什么給你做?” 柳傳志忙向他解釋,可不等他解釋完畢,這個業務員卻在那里早就不耐煩了,沖著柳傳志嚷道:“你到底是計算所的?還是四維的?” 當被告知是香港四維的代表時,那人頓時異常得意:“四維的代表?那就是外商了,這個樓不準外商進來,你給我出去!”眾目睽睽之下,柳傳志尷尬地走出門外,站在屋檐下大口地喘氣。
柳傳志在很多年以后還對那個場面記憶猶新,“這對我來說是很屈辱的一件事。當時我也四十幾歲了,當著那么多人……在科學院時哪里受過這個氣?”
雖然柳傳志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但為了公司和自己所追求的那份理想,加上骨子里那種軍人不服輸、能屈能伸的本色,他還是忍辱負重、想盡辦法。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的真誠終于使那個業務員作出了讓步,最終說出了“你們的生意還是可以考慮的”這樣的話。
拼命三郎忘我搏殺
經歷了上述那些事件,在1987年春夏之交的三個月里,柳傳志的身體出現了種種不適:頭暈,失眠,日夜睡不著覺,好不容易睡著了又突然驚醒。他覺得自己支撐不下去了,不得已住進了海軍醫院。醫生給出的診斷是神經系統紊亂,也許是美尼爾綜合癥的前兆,卻無法解釋確切的病因。可是只有柳傳志自己最清楚,這病其實是被嚇出來的。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次300萬元的商業往來。之前,因為只做中間商收入太過微薄,柳傳志和同事費盡千辛萬苦從科學院借來了300萬元,然后將錢匯給了深圳的一個公司,想從那里直接進口微機以獲取稍大一些的利潤??慑X匯過去了,微機卻始終不見蹤影,幾經催問之下,柳傳志方知被騙,他當場急紅了眼,坐了飛機就直奔深圳。到了深圳已是深夜,柳傳志甚至都沒想過這時應該先去找家賓館落下腳,就直奔那家伙的家而去。到了那里,發現那人家里沒人,他便守在門口,直到天明。柳傳志后來說,“當時拿塊磚頭拍他腦袋的心都有。”幾天之后,他要找的人終于出現了,見他紅著兩眼,一副拼命三郎的樣子,那人笑道:“我只不過是挪用幾天而已。您不也是國家的公司嗎,何必這么急呢?”
事實上,區區300萬元人民幣,對現在的柳傳志和聯想來說可能算不上什么,更犯不上為它拼命。而在當時,它卻是對他們太過重要了,甚至關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況且以當時來看,就算柳傳志一輩子的工資加起來也還不上這個巨款,以至于后來當期待中的微機終于運達北京時,柳傳志因為過于興奮而落下了直到今日還常常為之備受折磨的后遺癥:20年之后,時過境遷,可只要在睡夢中被驚醒,他一定會“今夜將無法入眠”,睜著眼睛到天亮。
舍身忘我的工作,不止使他遭受神經衰弱這一病癥的困擾,甚至他的耳疾也因為工作而患。1991年聯想遭遇芯片巨頭的“價格戰”,全球的電腦產業經歷著一場史無前例的“黑色風暴”,幾百家電腦組裝廠商不是倒閉就是虧損。聯想當時連續虧損了幾個月,財務周轉入不敷出。而就在這一年,他被診斷患上了美尼爾綜合癥,醫生要求他休息,他卻覺得公司和員工的利益永遠比自己重要,只休息了兩天就又開始了工作,導致他后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一直被這個病癥所困擾著。事實上,如果柳傳志一開始就按照大夫的意見休息一段兒時間,這個病肯定是能夠痊愈的。
聯想大軍報國大任
雖然在創業的過程中發生過如此多的坎坷,但柳傳志表示,20多年來,聯想之所以能夠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企業,漸漸發展成為民族企業的排頭兵,再到打響民族品牌、名揚海外的國際化的大公司,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聯想沒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沒有為了蠅頭小利而放棄自己產業報國的理想,始終以一顆拳拳赤子心,為國盡忠,為民族盡孝,不斷在國際舞臺上為國家贏得榮譽。
1999年,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大廳,柳傳志對著上千名的學生激動地說:“大家想想,人在最后的時候圖什么?中國歷史上那么多英雄人物不都是在為中華民族爭一口氣嗎!”
2004年,聯想在北京召開主題為“紀念·思考”20年紀念大會,在會上柳傳志再次強調:“聯想控股的最高追求,也就是愿景,即以產業報國為己任,致力于成為一家值得信賴并受人尊重,在多個行業擁有領先企業,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化控股公司。”大會結尾,全體人員起立合唱《歌唱祖國》,更加讓人感受到了那股濃得化不開的民族情。
不止如此,甚至于對于其他創業者的評價,柳傳志也是以是否為國家、為民族做出貢獻為評判標準。以曾經的長虹集團總裁倪潤峰來說,盡管柳傳志對他在企業運作上有不同的意見,但卻仍然對倪潤峰贊許有加,稱其“能把一個非常小的,而且當時很困難的企業做成現在這樣,對國家絕對有貢獻,非常了不起”。
還有海爾的張瑞敏、TCL的李東生、華為的任正非,也是柳傳志認為非常了不起的企業家,其中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管結果如何,他們把完全不可救藥的企業且大都是國有的,在當時非常困難的條件下做大做強,為國家做出了貢獻,這本身就是非常高尚的一種情操。”
在聯想控股有限公司主頁的總裁致詞中,柳傳志這樣寫道:“聯想控股立志做這樣的企業,它將為中國、為世界貢獻一批在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優秀企業,為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一個企業應有的貢獻。”
在柳傳志這一步一步走來的創業路上,“鐵一般的紀律,嚴格的執行力”成為聯想的一種風格,更是成就聯想的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不僅體現了一個企業家的理想與風采,更展現了人民軍隊實事求是、雷厲風行、艱苦樸素、敢打必勝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軍旅企業家,作為時代驕子,他們擔當著自己的社會責任,他們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與付出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夢想。同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他們也憑借著自己的企業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全球化的經濟大潮下,相信未來將有更多像柳傳志一樣的不屈不撓的軍旅企業家,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棟梁之才,發光、發熱、精忠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