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59億元,同比增長18.09%;其中電商業務達到11億元,占品牌服飾總零售額的12%。截至去年年底,線下門店數已經發展到3794家,而線上成績同樣矚目,僅去年“雙十一”狂歡節當天,銷售額3.83億元,摘得全網國內服裝品牌桂冠。
這個夏天,不僅天氣熱,還有上市熱,7月22日,證監會核準了14家企業IPO批文,這也是7月份的第二批批文。此前,今年7月8日,證監會核準了13家企業上市申請。因此,7月份兩次共核準了27家公司上市申請,創下近一年來的新高。在這14家企業中,上交所7家,深交所中小板2家,創業板5家。籌資總額預計不超過120億元。
設計年輕化、適應中國反腐……在作出一系列的策略調整后,意大利奢侈品品牌Gucci(古馳)帶來了一點好消息:
2014年,快速擴張的歐莎陷入業績停止增長的窘境,經過一年“刮骨療毒”式的內部調整,加上從其它淘品牌取經而來的經驗,這個已經十周歲的淘品牌想要引領行業,重現當年的輝煌。
如今經濟放緩,時尚行業遭遇困境的市場環境下,國內本土服裝品牌如何突破瓶頸并打造屬于自已的王國,7月21日,總部位于廣州的EPO宣布集團化發展,將新推出童裝品牌littleMO&Co.和專業彩妝品牌REC,此前集團已擁有率性時髦的都會年輕女裝品牌MO&Co.及融合藝術靈感的女紳士風格品牌Edition10。
坦白地說,澳大利亞的確是時裝的第三世界——相反的氣溫和偏僻的地理位置讓這個國家自出生以來就成為了時尚圈的孤兒。然而這都是在互聯網和全球化的輪番侵襲前的狀況。如今,設計師們都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來克服這些客觀阻礙,設計師或許已經不用在訪問里回答“您是如何應對反季節的問題的?”這類愚蠢的問題了。
英國潮牌Superdry,市場不錯,2016財年的收入和盈利都是雙雙暴漲。最近還進駐了中國,并在北京、上海試水開店。
工作服就和校服一樣,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很多人就不喜歡穿校服,因為不喜歡每個人的制服都一樣,而且中國的校服好土沒有國外的漂亮,但是如今因為工作需要,在工作時間就必須穿著工作制服,那你怎樣能穿出自己的品味呢?你有沒有對自己的工作服有一種創新穿法嗎?自己和別人天天穿著同樣的工作服上班,你不感到厭煩嗎?接下來拓吉凱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如何讓自己的工作服變得不一樣。
兩個月前,以中華立領揚名海內外的柒牌男裝,在京東“尖貨兒”平臺發起了一場智能服裝眾籌活動,反響熱烈。截止7月8日下午,該款智能服裝已獲得¥3234805元,是預期目標的三倍多。創意眾籌自上線以來,就引發了多方關注,包括鳳凰時尚在內的多家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報道。在眾籌頁面下方,更有不少人直接留言咨詢相關購買和使用事宜。
Everlane,創立于美國舊金山,是一個根植于互聯網的服裝品牌。作為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初創公司,價格透明化是Everlane遵循的第一宗旨。這個年輕品牌憑借著與眾不同的營銷模式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形象,很快便被美國的年輕人熟知,成為炙手可熱的互聯網時尚品牌之一。
隨著裂帛、匯美、韓都衣舍等一批淘品牌新三板上市,服飾類互聯網企業引起了人們的側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服飾類互聯網品牌在行業低迷的生態下殺出了一條生路。這不免令人驚嘆——互聯網莫非成為服飾類品牌的天堂?服飾類互聯網品牌逆襲真的不需要線下渠道了嗎?
2016年已過去一半,服裝行業仍舊跌宕起伏。一大波舊品牌老化,新一波品牌興起;營收有喜有悲,開關店此漲彼伏;經歷了互聯網沖擊,也面臨著轉型升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