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服裝大國,中國每年占世界60%到64%的服裝生產量,但是到迄今為止,任何一個馳名的世界服裝品牌,都沒有中國品牌。這是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是出品牌,賣品牌。而不是去發展品牌,去創新!
為什么我們生產量這么大,但是我們卻只賺這么少的錢呢?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中國為了獲取國外的組裝權,不得不每年花費著巨額的資金去購買。那么什么時候我們中國的產業,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都能夠賺取在世界市場上,至少在他們的領域里頭超過50%、甚至像現在國外在這幾個領域里95%到98%的錢呢?那就是出品牌,賣品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正在從第三類往第二類和第一類國家行進著。品牌是什么?品牌與商標是有關系的,但它不等于是商標的同義詞,品牌是大文化品位組合,是國家文化品位整體,是一種民族大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工業產品代表著國家行為,現在世界500強里,我們在2008年正式的排名里頭,大概是19家吧,中國一總共是19家企業,但是具有猶太血統的CEO,卻有110多個。我們從這個例子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你國家有錢了,你的人民也有錢了,但是并不會受到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尊敬,因為我們從民強到民雅,到有素質的國民,這個階段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21世紀前期,誰若領先啟動產業創新革命,誰就將領跑世界。2009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的美國能源重組,將是美國全球戰略力量的重組,它將把美國從現在的經濟、環境和國家安全危機中解救出來。美國啟動了“以能源危主導的新技術革命和新產業革命”。這個能源不是不可再生能源,而是可再生能源。
我們為什么要創新呢?
為了避免重蹈拉丁美洲、南美洲的覆轍,我們一定要自主創新。但是如何自主創新呢?那就是產學研合作與品牌建設。抓住機遇,及時啟動產學研合作與品牌建設,有效全面地實施創新驅動的產業跟隨戰略,利用政府補貼和減稅等“四兩撥千斤”的政策,強化創新動力,及時促進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研發業大國”進軍,從而掌控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動權,這是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